桐梓行吟


  桐梓行吟
  *
  *
  一、起篇
  *
  春风就这么吹了起来
  如滋养万物的清泉
  一汪汩汩独自轻吟着
  叶儿绿了,花儿艳了
  已是春满的一座座山
  *
  当春风吹起一片绿
  当馨香袭满人们的祈愿
  那首欢乐的号子
  尚伴随汗血流淌
  流淌在每一个祝愿
  *
  人世间最激情的旋律
  莫过于不辞辛劳的耕耘
  任何一场见证都不是过客
  我将以我最美的诗篇
  记录每一抹微笑
  每一个亲历者的足迹
  每一座荒山变丰收的田园
  *
  *
  二、官仓记
  *
  晨曦的美在于她的朝霞
  撒在每一座木屋的每一丝纹理里
  处处都是青山
  处处都透着希望的绿
  条条是绿水
  条条都倒映彩霞的艳
  *
  早已看尽姹紫嫣红
  如今全是大的瓜、长的豆
  紫的茄、红的椒
  藏在乡间的乐趣
  几净的空气悠悠散散
  丰收的喜悦总要推盘把盏
  *
  城里人来了
  十里八乡全是城里人寻觅的影子
  那一片老祖屋
  一逃离就半个世纪
  那些年的那些个愁
  如今只在僻静的山谷中
  浸泡在一汪山泉里得以慰藉
  *
  城里人来了
  十里八乡的老祖屋
  便成了人生最后的驿站
  待到秋风黄叶落了
  回首功名都化作了长叹
  不如黄土一捧就此长眠
  *
  *
  三、杉坪说
  *
  古往今来都有许多笑谈
  化腐朽的神力也就如此的远
  一场革命尚需热血的倾洒
  一个创业怎没有事前的辛酸
  没有穷苦哪思得了变
  *
  昨日的旧闻还在诉说落后的日子
  今日的步伐却已追赶远方的远
  一场春风吹拂一片土地
  一片土地握满丰收成就希望
  这希望就是极乐的天
  *
  当年的田间地头
  革命先烈的幽魂尚且抚摸着
  这热血倾洒的土地
  这后世的人们
  却已赶上春风的巨轮滚滚向前
  *
  历史勇渡有志者
  丰硕的彼岸就不会太远
  无论锄头还是镰刀
  只要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儿
  用心耕耘总是不负众望的
  *
  眼见一片片鲜花盛开的国度
  眼见一幢幢木屋隐藏山色林间
  来此便是贵客,到此便是家人
  一场场婉约的美,耕读人家的故事
  可先于此上演
  *
  也许不是梦
  如那清晨醒来的鸟鸣
  如那山雨淅沥又潺潺
  这本就不是梦
  唯有干净的灵魂尚可契合
  唯有出自农家的身儿才感觉圆满
  *
  *
  四、以夜郎为名
  *
  忽略一切人为因素
  权可当作留给世人最后的念想
  以夜郎为名
  那一段苍莽
  在历史长河中滚滚而出
  沿夜郎溪纷至沓来
  *
  就是要问一问
  汉孰与我大?
  尽管偏隅西南一地
  尽管山居偏远幽深
  不停息的驿马纷呈
  也有唐夜郎的流传
  *
  也许吧
  当年的小母鹰一招手
  冥冥中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才子
  便登门谱写山野
  助夜郎辟地开天
  *
  跨越千年的困扰
  以致神秘陨落尘风
  一场湮没的变故
  一段峥嵘的历程
  让每一世后来者
  也解不开世俗的真
  *
  聚以锅、铧、锄等生铁
  开辟铧尖山为制高处俯揽天地
  为求民祉的王匪就此起义啦
  以白人祭旗、祭土炮
  对抗鞑虏,还民于生、于政
  达至三县为一域
  *
  且看今朝么
  太白听莺处
  朗朗书声随夜郎溪蔓延
  指物相对
  一楔文章便是佳酿
  千年流转
  文脉相承自古芬芳
  不曾泯灭的王气也
  *
  *
  五、小水大峡谷
  *
  这是天上么
  白云之上便是我家乡
  这不是人间
  人间哪有如此仙霞氤氲
  *
  应该感谢这次的旅行
  跳出见山还是山的世界
  居高处
  俯察大地
  便可看得气象变化的定数
  *
  在云海上行走
  西王母已摆上果酒珍馐等待赴约
  那美丽的仙子
  刚从云丛中露出半个发髻
  *
  一路上听来
  好多的传说
  不外乎与天斗、与地争
  逃离食不果腹的日子
  也正千军万马奔席小康的佳城
  *
  *
  六、竹海忆
  *
  十二年过去
  这片地势,如今忘记了很多事
  想当年的三人行
  一路走来于此一番惬意
  尽管当时还是一片荒山
  *
  对于腐朽春风总是残酷的
  对于落后春风总要绿满
  整个的荒原
  而今一片片翠竹
  经过布局和整理
  独在高处绿绿生辉
  *
  也许
  更应该是山神眷顾
  曾遗忘的幼子
  被搭救于积弱多病
  才在一场春风中
  布满人间最后的绿
  在最后一片净土中
  也种下乡愁绵绵
  *
  *
  七、湖南洞
  *
  别不信仙人早已经存在过
  除却幽深的丛林
  这高处不胜寒的地方
  谁又能鬼斧神工
  开辟如此宏伟的洞窟
  *
  在隐也不忘聚仙风道友
  偌大空地便是众饮的宴会厅
  兜转十八弯的洞中通廊
  功参造化般修炼也互不干涉
  *
  仙人走了或许侠客也来过
  以此洞窟为据点的侠客
  除魔卫道,闲时枯修
  就算魔高一尺也还有道高一丈
  *
  轻抚料峭寒壁
  便可触碰久远的神秘
  藏深山不求利禄
  如幽兰不求周知
  沉伏亿万年以来
  也只有洞外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
  *
  八、再临丛林
  *
  黄莲坝经此小路
  便可到达上螺蟹的地方
  十二年过去
  小道变宽
  泥泞路变成泊油路
  肩挑背扛的彳亍岁月
  变成发动机牵引的时速更替
  *
  山还是这座山
  水还是藏在林间的这条水
  郁郁葱葱的丛林
  还是这么的精神抖擞
  以雨露欢迎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旅人
  *
  听,你只要静静地听
  便可听到那些虫鸣
  一直以来就这么存在着
  远处飞舞的鸟儿
  为着一片干净的世界欢舞
  *
  来来往往的人们啊
  一定要在此驻足
  也许一次呼吸便是炽热
  激动于此的发现
  鸟儿的欢叫便是庆贺的说明
  *
  人世不能太匆匆
  一些美只会存在于慵懒的瞬间
  匆匆的脚步留不住
  要有一次长久的亲历
  才可以得到更为持久的洗涤
  日渐消逝的美好的心灵
  *
  那是十二年前来此的感受
  如今却只是匆匆
  也只有在午夜梦回时反复扣响
  那渐行渐远的行程
  何时再驾尘风飘飘然而来
  *
  *
  九、大溪河
  *
  大溪河淌着小水
  从黄莲山上下来
  两面青山挟持
  中间山坳陡峭
  绿荫葱葱中
  还藏下跨越千年的银杏
  *
  这都不是重点
  在于看过尘世诸多风景时
  还可以惊叹于此的静谧
  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
  *
  到了便有个想法
  一定得带上飞剑、三一、子积
  在此小住
  用心体悟生命、自然
  体悟宇宙万事万物的万千
  *
  不可多用文字赘述
  就像黄莲多有惊奇
  只有到了才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来此一次便会流连忘返
  或者干脆长住不再远离
  尘归此地也是崇高的夙愿
  *
  *
  十、海校志
  *
  不能忘记一段屈辱的历史
  如碑石永传万世的印迹
  海也不是海
  被迫逃离该有的地域
  躲到西南山间
  还时时刻刻去努力
  抗倭的意志从不缩减
  *
  哪怕朱砂河的水太浅
  也有天门河拦坝而起的小小一片天
  好吧,就算理论知识满堂
  我们也会认真的
  每一个枝节总会是前人的经验
  *
  当一批批壮士从此走出去
  别了黔川到达前沿
  哪怕没有操持的战舰
  也要让侵我中华的列寇
  命丧来犯的河川
  留我英雄的人儿威名相传
  *
  *
  十一、说继斌
  *
  身处于乱世
  当以乱世立足
  若想以功名存世
  便只有以枭雄起鸣
  占得一片江山
  才可以治理
  才可以凸显仁德、谋略
  为民久生久治的打算
  *
  一直听着您的故事长大
  那些“有官皆桐梓,无酒不茅台”的流传
  那些夜不闭户,那些勤恳为民的佳话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个为教育、交通,乃至着眼于
  黔省大发展的事业
  虽则乱世江山谁坐又有何相干
  勤心为民才可以得相拥相传
  *
  *
  十二、天门赋
  拦河筑坝,汇渠以流
  天门河下,取自然之功
  以天时地利汇通人和
  发贵州第一水电
  *
  然半个世纪以来
  运行如初
  可惊起初之匠心
  合众谋之力,汇名校智慧
  *
  且不忘这艰难的历程
  发电机从美国几经转道
  美少校飞越万险驼峰
  始得以鬼斧之神工
  *
  也不舍因屈辱而以明志
  这是压迫出来的动力
  这是反侵略的抗争
  更是共未来的英雄历程
  *
  *
  十三、小西湖
  *
  天门河下,积水成潭
  加以雕琢,经营
  以西湖为样,离不了桂林山
  本就可以成为绝佳休养场所
  *
  我不休养,只在此感受
  袭来的苦难气息
  残留四周瞭望岗哨的影子
  湖边垂钓的孤独者
  伴以北方佳人寥落的身姿
  *
  天终究是亮了
  受制的肉身桎梏自由的灵魂
  从此一别远离故乡而去
  辗转几十年
  终究是客死他乡入了异国的殓
  *
  *
  十四、马鬃行
  *
  就是要有化腐朽的神力
  敢想敢干,敢于开拓视野
  就是要摒弃落后的过去
  就算他乡之石也要为我所用
  践行一场春风的誓言
  大举踏上幸福的征程
  *
  种茗品
  不止口号那般简单
  用传说
  就得以古老相承传
  状元公的故事
  茶圣陆羽的故事
  还有红苗本风的流转
  *
  苗家阿婆的纺织
  蜡染舞蹈
  以及苗家古朴的房舍
  盛情的迎客酒
  欢宴上的高山流水
  还有小伙儿的精壮
  苗家阿妹的柔情
  *
  无一不是桐梓独一隅的
  承传于古老的文化风景
  更有森航的倾力相助
  畅春风拂大地的利是
  创更具生态的新农村家园
  富学乐美每著一字在山水之中
  在以文化为平台的昌茂之路里
  *
  *
  2017年06月30日起稿于昆明
  2017年07月02日二稿于昆明
  2017年08月02日三稿于桐梓


  (https://www.yqwxw.cc/html/16763/16763047/7080986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wxw.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