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笔趣阁 > 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 第75章 075

第75章 075


第二天,  卫孟喜就找根宝班主任说报名的事,距离正式比赛还有好几个月,即使零基础也来得及现学,  更何况根宝会下象棋,  也不算完全的零基础。

        这样,陆广全就是没空也得抽空,  先教他认棋盘,  熟悉规则,  慢慢的也能对弈两局。

        大多数时候是他让着儿子,  根宝在别的事情上谦让,  好吃好玩好看的都是让着弟弟妹妹和姐姐,  偏偏在象棋这事一点也不,平静的面容下是一颗极赋胜负欲的心。

        接下来几天,  卫孟喜确定好要招聘的人员,  并把名单张贴到加工厂大门上,  三天无异议之后就可以开始按计划开展工作了。

        这么多人报名,结果无论什么样都要被群众议论,甚至有的人或许还就要说她说话不算数,  明明竞标的时候说要招工,结果小楼买下了,怎么没招到他们?

        可当看见名字的那一瞬间,  大家又都沉默了。

        不仅沉默,对卫孟喜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有些事不用说明白,  大家都懂的。

        卫孟喜喜欢矿区人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人该争的争,该抢的抢,  但未曾丢失为人的善良和同理心,这是菜花沟所没有的。

        她也不敢给大家画饼,只说这次是初步招工,后期如果还有需要的话,依然是优先考虑煤嫂。

        大家伙现在是真信了,一个个点头称是,都夸小卫这女同志能处,有事她是真给你考虑。

        第二天,被通知到的五十个矿区困难群众,早早的来到加工厂门口等着,见到卫孟喜第一件事就是争着跟她握手,好几个妇女都哭了,说本来不抱希望的,怎么也没想到小卫居然录取了她们。

        她们中的很多人,衣服还是崭新的带着折痕的回纺步,还有的一看就是假领子……但无一例外,都十分精神,局促。

        一个好不容易得到工作机会的人,穿着她们这辈子第二件或者第三件新衣服,哪怕是借钱买的,那也是对这份工作的重视。

        她们能怎么报答卫老板呢?无非是让她看见她们的诚心。

        这样的场景,别说卫孟喜,就是韦向南也眼热,“大家快进来吧,只要好好工作,就是对卫老板最大的报答。”

        “是是是,我们一定好好工作,不给小卫……卫老板丢人。”

        大家异口同声的,左一句“卫老板”,右一句“卫老板”,卫孟喜都被他们叫得不好意思了。

        她把带残疾的5人安排到清洁组,专门负责厂里的环境卫生和各个车间的清洁工作,包括各种用具,因为这项工作没啥技术难度,也不需要动作太快,反倒要求细致。

        10名男工则安排到储存车间,负责一切原材料和成品的储存、保管、运输和配送。

        10名手脚勤快刀功了得的妇女安排到切制车间,专门负责生熟肉制品的剔骨,切割,改制。

        10人安排到卤制车间,二十四小时不错眼的守着卤肉大锅;最后15人加上窝棚区原有的10人,一共是25名女工负责清洗。

        储存运输这一块暂时由刘利民带着男工人,刘桂花负责教切制和卤制,孙兰香带清洗车间和保洁工作。

        分工确定以后,卫孟喜又召集所有人开了个简短的会,彼此之间先认识一下,第二天就开始岗前培训。

        她说过,如果做事不认真,或者态度不行的,还有可能换人,毕竟后面还有那一百八十多人翘首以盼呢,谁也不敢马虎大意,都是她说啥就干啥。

        能被选中的,有多需要这份工作就不必多说了,所有人都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所以矿区的卤肉店不得不停业两天,等把新工人们教会,刘桂花才回去坚守岗位。

        同时,韦向南那边也来了消息,说她家里人帮忙从港城那边问到大冰柜了,每台八千块,如果想好要的话,让他们派人过去自提。

        八千块虽然严重超预算,但她没有更好的选择,刘香告诉她,肉联厂的冷库造价每平方就在八千元左右,哪怕随便造一个很小的,都需要二三十万……就是把她所有身家算上,也不够造一个最小规模的。

        算下来,还是大冰柜的性价比更高一些,在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之前,鸟枪就鸟枪吧。

        “行,你告诉你哥哥,就说我们明天出发,大后天中午能到羊城。”

        韦向南是知道厂里财务状况的,两个卤肉店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给厂子“输血”,现生现输,现在手里能用的资金刚好一万六,全拿去买冰柜?

        “对,你家里接下来几天没事吧?”

        “没。”

        “那就行,明天一早我先去买票,你先回家收拾一下行李,下午六点咱们在火车站碰面。”卫孟喜之所以知道发车时间,其实是她早就看好了,要不是韦向南还没确切消息,她火车票都买好了。

        一开始她就打定主意,如果韦家能帮上忙,无论买几台,她都要亲自去一趟羊城。

        这可是上万的交易啊,她跟韦向南认识没多久,跟其他韦家人都没见过面,这种事情自己不上心怎么可能?

        晚上,孩子们放学回家,听说妈妈明天要去出差,瞬间慌了。

        是的,是慌了。

        长这么大,爸爸出差是家常便饭,他们也习惯了,但妈妈可从没离家过,哪怕是暑假他们去舅公家,那也知道妈妈会一直在家里等着他们。

        这种无论何时回去妈妈都在家的感觉,他们从没想过会有改变的一天,太难过了好吗?

        除了小呦呦没心没肺,四个大的哭成一片,稀里哗啦杀猪似的。

        卫孟喜简直哭笑不得,板起脸来怒吼:“都不许哭了,谁要是再哭我就不带礼物回来。”

        顿时,伤心的哭声来了个急刹车,抹一把眼泪鼻涕,“什么礼物呀妈妈?”

        “会有新文具盒吗?”

        “我想要新书包。”

        “我想要漂亮的铅笔。”

        卫孟喜全都答应,“放心吧,乖乖在家,妈妈都给你们带。”

        大的在学校,早晚刘桂花来帮忙做饭,她倒是不担心,主要是呦呦,太小了,带着去羊城不现实,但留在家的话,又没人看,刘桂花和孙兰香培训新工人也顾不上她……

        “那我妹呢?我妹咋整?”卫东听了一圈,没听见对妹妹的安排,顿时着急了。

        “我带去找你苏奶奶,请她照看几天。”

        “几天?”

        卫孟喜心说,卫东这皮小子熊是熊,但对他的小丑妹也是真上心,“明天出发,大后天中午到羊城,至少要在粤东省耽搁三天吧,再加回程……”

        “居然要九天诶……”根宝计算能力很强,妈妈没说完他就先算出来了,挺郁闷的说。

        卫孟喜其实也挺舍不得他们,重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离开他们,估计出去心里挂念的都是孩子,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万六千块的大买卖,交给谁她都不放心。

        好容易做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躺炕上还得再做陆广全的,他虽然也不习惯,但老婆干事业是好事,他决定支持并积极配合:“这段时间我尽量不加班,孩子你不用担心,我会看好。”

        有他这句话,老母亲放下一半的心。第二天上省城买票的时候把闺女送给苏奶奶,她倒是十分欢喜的接下,说只管放心的去,孩子放她家里没事。

        小呦呦也不哭不闹,先搂着她奶声奶气的哼唧几声,表示自己这半年超级想她哟,然后又扭来扭去在家里找俩哥哥。

        当然,更少不了苏奶奶从铁皮盒子里拿出来的各种高档点心糖果,用手帕包着,小块小块的拈起来,哄着她这样尝点,那样尝点,最后发现她喜欢吃啥就把啥留下。

        小姑娘双颊胀鼓鼓的,嘴角还沾着点点糕点碎屑,“奶奶吃,我饱啦。”

        “奶奶不吃,奶奶小时候啊都看不上这家的糕点……诶等等,怎么就饱啦?小卫你怎么带孩子的,是不是没给她熬汤?我走之前不是把食疗方子都教给你了吗?”

        卫孟喜:“……”满头黑线。

        她的亲闺女,她能不爱吗?

        小呦呦可太喜欢奶奶家院里的大石榴树啦,仰着脑袋想去碰青石榴,卫孟喜赶紧将她拦下,苏奶奶也记着她石榴过敏的事儿,当即骂骂咧咧就要让人来砍树。

        卫孟喜:“……”大可不必。

        最后,她有的时候,闺女还抱着苏家的大狼狗不放手,“拜拜,妈妈别忘了,早点来接我哟。”

        金水市尚未有直达羊城的火车,买票要拿着介绍信上书城火车站,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卫孟喜找张雪梅帮忙协调,买到两张卧铺票。

        这年头,只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公干才能买到卧铺,但书城到羊城,可是小三千公里,车速只有八十,再加沿途大站小站都要停,怎么说也要四十个小时才能到达。

        在硬座上坐四十个小时,腿都能坐肿,卫孟喜想想就头疼,宁愿多花点钱和关系。

        直到真的坐上卧铺车厢,韦向南的幸福感都快爆棚了,她来石兰省当知青的十多年里,从来没坐过一次卧铺,她以为卧铺顶多就是座位长一点宽一点,谁知是真的能躺平睡觉的!

        俩人带了几个煮熟的鸡蛋,买了两斤鸡蛋糕,以及几斤梨子石榴等应季水果,火车上开水管够,卧铺车厢厕所不紧张,全程很舒适。

        通过聊天,卫孟喜知道,韦向南家是粤东省惠阳地区的,他们家兄妹三人,她是老二,当年下乡的时候,大哥当兵去了,只剩她和小弟,留城名额只有一个,她就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弟弟,自己一个人背上行囊来到石兰省的乡下,一待就是十几年。

        前些年,她小弟考上大学,家里经济条件缓解了很多,哥哥退伍,被安置到地区招商局,在沿海地区这可是实打实的肥差,跑点关系把她调回本地安排个工作也不是不行,可她都拒绝了。

        “我都结婚了,也喜欢上石兰省的气候,不想再折腾了。”

        后来,丈夫死后,大哥和小弟愈发不赞成她一个人留在石兰省,做了好几年思想工作她就是不愿回去。

        卫孟喜也有点想不通,但看她不想多说也就没问。

        “这两年建特区,经济搞得好,大哥说咱们老家大变样了。”她略带怀念的说。

        “行啊,到时候给你放两天假,你回去去陪陪老人,要是家里有事的话你就多待几天,我先把冰柜带回去。”

        韦向南感激的笑笑,转而说起资金的问题。

        这个卫孟喜也是头大,刚说手里能有点盈余,冰柜一买又空了。

        她这两年,表面看置办的大件儿不少,可一直处于有钱就花出去的状态,根本没机会跟银行打交道。

        “我先看看吧。”

        俩人小声聊着,也没提具体的金额,可卫孟喜就是感觉,有人一直在看她。

        这种不是平时遇到的惊艳的打量,她装作扎头发,不经意的搜寻一圈,发现是个戴帽子的男人,看穿着和神态应该是老年人,卫孟喜就更奇怪了。

        难道是她们聊天声音太大,打扰到他了?

        剩下来的路程,卫孟喜就尽量少说话,除了吃东西就是看风景睡觉,直到下车的时候,那人却又不见了。

        不是她草木皆兵,而是身上揣着一万六千块钱呐!要是不小心丢了,她的厂子就完蛋了。

        钱没有放在随身背的行李包,而是一个土得掉渣的蛇皮袋,埋在一堆玉米种子里,装成进城来走亲戚的样子。

        火车到站,两个女人也不跟人潮挤,一直等到其他旅客下得差不多才行动,站上的乘客也不多了,注意观察周边环境,也没人尾随。

        战战兢兢来到出站口,幸好韦向南的大哥,韦向东已经在那儿等着,他开来了单位的吉普车。

        韦向东是个五大三粗的三十出头的男人,皮肤黝黑,青色的发茬子紧贴头皮,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招商局的干部,倒像当兵的,或者那些有钱港商的保镖啥的。

        兄妹俩见面,眼眶湿润,顾不上什么,直接就用当地话开始聊起来,基本是韦向东在问,韦向南回答,卫孟喜其实不大听得懂,只是看着他们的神色猜的。

        “我们先去看冰柜吧。”终于,情绪稳定下来,韦向南用普通话说。

        韦向东从后视镜里看了卫孟喜一眼,也用普通话说:“好,冰柜已经从港城运过来,就放在我们单位的仓库。”

        他能这么热心的帮忙,完全是看在韦向南的面子上,卫孟喜不能心安理得的受着,忙笑着说:“不着急,为了接咱们,韦大哥肚子也饿了吧,先去吃点东西再看不迟。”

        于是韦向东又看向自家妹子,“你们想吃什么?”

        羊城的特色小吃卫孟喜还记得两个——肠粉和煲仔饭,还有很多广式茶楼点心啥的,她上辈子也没深入了解过这个城市,还停留在观光客的水平上,所以还是不发表意见的好。

        “上悦宾楼吃吧,我听说悦宾楼又重开了。”

        于是,车子转个弯,远离宽阔的大马路,开始来到火车站外四十多公里的郊区。

        卫孟喜发现,这个地方虽然相对市中心要荒凉,没啥楼房,但有个特点——进出的自行车摩托和三轮车特别多,就是面包车也不少,去的车子是空的,出来的却是满载,“韦大哥这里是羊城市的批发市场吗?”

        韦向东很意外,“你怎么知道?”

        卫孟喜指指一路上遇见的载得满满登登的交通工具,心说这不就跟自己上肉联厂拿下水一样的嘛。

        韦向东实在纳闷,向南在哪里找来这样的女同志,当时电话里只说她东家要买冰柜,让他想想办法,具体干啥工作他至今还不知道。看见这个卫老板的第一眼,他只是觉着漂亮点,一路上话也不多,偶尔接几句,也不是孟浪的人,现在看来,观察力应该也不差。

        想着,车子稳稳当当停在一座古老的宅子前,“这就是悦宾楼,民国年间在咱们这一带很有名,现在又重新开起来,咱们可以尝尝。”

        “辛苦韦大哥了,今儿这顿我请,您可不能跟我抢。”卫孟喜笑着说,顺便将埋着钱的蛇皮袋放到后备箱,又用行李包压住。

        这两年治安是肉眼可见的差,这辆车要不是因为就停在眼皮子底下,她是坚决不敢放车上的。

        席间,韦家兄妹俩很会照顾人,虽然时不时会说一点以前的事,但全程普通话,卫孟喜完全能听懂,就是偶尔不小心冒出几个本地口音,他们也会解释一下。

        看得出来,韦家的家教不错。

        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卫孟喜不怕跟三教九流打交道,就怕遇上不讲原则的人,幸好韦家兄妹俩虽然有些让她疑惑的地方,但至少是有原则的。

        一顿饭吃完,互相之间也了解得差不多了,饭后韦向东还有事需要先回单位一趟,说好晚上再来接她们,让她们先在批发市场逛一逛。

        这可是正中卫孟喜下怀,自从看见那些满载的自行车,她这心里就心痒毛抓的,正想找机会去看看呢。

        “向南姐你如果想回家看望老人的话可以先去,我下午自己个去招商局家属区找向东哥就行。”

        本还一脸轻松的韦家兄妹俩,顿时就僵了僵,“不用,我也想去逛逛。”

        联系刚才聊天,兄妹俩好几年不见,聊的居然不是父母,而是学校和街坊的事,卫孟喜心里隐隐有个猜测,也不好再触别人霉头,笑着应下。

        批发市场很大,大到卫孟喜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书城的自由市场跟这比起来,还没它十分之一,哦不,十五分之一的大。

        而且跟杂乱的自由市场不一样,这里的批发市场是家家户户分隔成一个个小小的档口,而且同类产品几乎就在一个地方,卖服装的不会跟卖吃的混在一起,卖玩具的不会跟买皮鞋的混一起。

        她们才进去,就有人热情的招呼买东西,说的都是又快又急的羊城本地话,要不是有韦向南在一旁做翻译,卫孟喜一句都听不懂。

        在书城市还卖工人装的时候,这里的喇叭裤、连衣裙、呢子大衣,甚至蹬脚裤,都是一堆堆跟不要钱的大白菜一样堆着卖!

        面料也不再是书城那样单一的纯棉和混纺毛织,而是华达呢、涤纶、卡其和的确良!

        颜色也不再是沉闷单一的黑、白、蓝,而是五彩斑斓,炫目多彩!

        卫孟喜简直目不暇接,自打走进来眼睛就没闲过一秒钟,更厉害的是,还看到许多白色的好看的旅游鞋。

        石兰省的百货商店也有,但价格昂贵,款式单一,买一双孩子都舍不得穿,脏了还要悄悄拿白色粉笔回家涂……但在这里,就像大土豆一样随意堆着,随便挑随便拣。

        卫孟喜给崽崽们一人买了两双,又给根花额外的多买了两双跳舞穿的小白网鞋。

        逛到卖学习用品的档口,自然是各种漂亮的铅笔,香喷喷水果味的橡皮,新奇的转笔刀文具盒,笔记本……论打买,孩子嘛,给他们钱还没买这些小东西来得实在。

        呦呦喜欢画画,那就给她买几套水彩和蜡笔,再买几本素描本。

        当然少不了新衣服新裤子和各种漂亮的小发卡发箍,反正又不用她自己人背马驼的,想买多少买多少。

        韦向南看她买得起劲,自己也跟着买了几样,一直逛到太阳落山,她腿都要折了,卫孟喜才说回去。

        当然,来到招商局家属区第一件事,就是验货看冰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这充实的一天才结束。

        韦向东还没结婚,在家属区分到一个套一,她们去也不方便,就干脆住的招待所。

        第二天,韦向南说要去见一位老友,卫孟喜就识趣的自己去四处转转,主要是各大熟食店。

        虽然也有卖卤肉的,但不多,这边老百姓爱吃的是鹅,蒸鹅醉鹅卤鹅烧鹅,尤其是烧鹅,那在后世可是享誉全国啊。

        卫孟喜看了一圈,知道这就是饮食习惯的地域性,自己的卤肉想要打进这片市场,难度很大。

        第三天一早,由韦向东出面找人,先将两台巨大的冰柜送上发往石兰省的货运火车。因为货车慢,用的时间更多,提前一天出发,最终到达时间却跟卫孟喜这坐客运火车的差不多。

        大事落定,卫孟喜却还想去批发市场转一圈,那天她只是把市场大致分类档口逛一圈,但自己真正想逛的却还没开始。

        是的,她这趟羊城之行,不光是买冰柜,也想赚点快钱。

        八十年代最赚钱的两个行业就是服装和餐饮,餐饮钱是辛苦钱,在拿回菜谱之前她都不想开饭店,但服装却是可以试一试的。

        卫孟喜第一天逛了一圈,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哪些东西受欢迎,哪些东西拿回去会有市场了。

        现在羊城还非常热,但石兰省已经凉了,再拿衬衣短袖不现实,倒是毛衣和呢子大衣不错。

        可一问价格,一件呢子大衣居然要二十八块,卫孟喜暗暗咋舌,她以为是光这一个档口老板故意诈她,去其它同类型档口一问,也是这个价,最多就是批发量大的话可以便宜五毛钱。

        卫孟喜又去看毛衣,颜色鲜艳,款式新颖,好看是好看,但都在八块左右的单价。

        她彻底放弃了。

        以矿区现在的工资水平,花一个月工资买一件呢子大衣,有几个家庭消费得起?

        卖什么,能不能卖出去,还得考虑当地消费水平,像金水煤矿就便宜的小孩衣服好卖一些,其它女装男装啥的,基本没多少销量,窝棚区有两家卖衣服的,卫孟喜十分清楚。

        买得起的,都会去市里买,买不起的,创收才是第一位,谁有闲工夫打扮?

        卫孟喜转了一圈,发现自己把做服装生意想得太简单了。

        原本她还在袜子里塞了五百块钱,这是买车票剩下的,打算进点服装回去赚笔快钱,现在看来是她想多了。

        带着失望,卫孟喜也没打退堂鼓,反正来都来了,再逛一圈也没啥。

        考虑到许久治和狗蛋虎蛋建军这四个“陆家编外人员”,前天买的文具应该不够,她打算去卖文具的档口转一圈。

        现在的文具主要还是铅笔钢笔和橡皮,卫孟喜每样又多买了二十几支,忽然发现有个档口卖塑料套尺,用塑料壳子套着,里头有直尺、量角器和两个三角板。

        套尺是这年代中小学生的必备文具,金水市也有,但不同的是,这些套尺是带花纹的,有的印着很多黑红相间的米老鼠,有的则是小草莓小苹果之类的图画,但无一例外都是彩色的!

        卫孟喜经常给孩子买文具,新华书店去过不知多少次,她可以肯定,金水市和书城市的新华书店里还没有这么鲜亮的套尺!

        见她的目光停留,文具老板忙说:“需要买文具吗?我这里不仅有彩色的套尺,还有漂亮的文具盒。”

        老板从档口底下拖出两大个蛇皮口袋,“这些都是今天刚到的货,还没来得及摆出来。”

        随着“哗啦”一阵巨响,从口袋里倒出上百个五颜六色的小盒子!

        真的是五颜六色啊,现在的文具盒一般素色铁皮的,但一堆的盒子上印着好多好多卡通人物,有龟兔赛跑,有猫和老鼠,狐狸和乌鸦,还有……嗯,打开内侧,居然还印着阶梯状的乘法口诀!

        卫孟喜大开眼界,这样的小文具盒放四十年后都没人用了,可在1982年,可是从港城传来的时尚潮流!

        “多少钱一个?”

        “五毛钱。”这个档口位置不好,老板也在这儿做了大半年,货却没卖出去多少。

        卫孟喜也发现了,这个档口的东西比其它档口要多,色彩更明艳,款式更丰富,就连质量也更好,光捏文具盒的铁皮厚度就能感受出来。

        她现在终于明白门可罗雀的原因,那就是太!贵!了!

        要知道,在金水市买一个铁皮文具盒顶多四角钱,即使是百货商店也只卖四角五分,他这儿光批发价就要五角,真不是一般贵。

        这老板可能是冷板凳坐久了,有点着急,“你批发量要是大的话,我算你四角五分一个,怎么样?”

        “多少算大?”

        “五十个以上。”

        卫孟喜心头一动,试探道:“那要是我拿三百个呢?”

        老板傻眼了,“这么多?”

        “你最低能到多少?”

        “四角。”

        卫孟喜却知道,这绝对不是最低价,“三角五分吧,你还有得赚。”

        这种东西都是废铜烂铁回炉做的,又不是啥好钢,印刷上色也很简单,只要有底图和机器,都没啥技术含量。

        见老板还在犹豫,她又指着他满满登登的档口说:“其它的我也要,每一样你都要给我底价。”

        老板顿时眼睛一亮,“都要三百件吗?”

        “对。”

        套尺,转笔刀,钢笔,这几样是金水市不多见的,其它的铅笔橡皮笔记本这些,差别不大,利润也很薄。

        百货商店的钢笔最便宜的也是两块以上,多的能卖到十几二十块,但这里的钢笔,她看着其实也不差,甚至款式和颜色都比百货商店的好看,笔头也好,墨水管也好用,不容易漏……居然只要六毛钱!

        就跟白捡的一样!

        卫孟喜每种颜色都挑一些,把每一样文具都刚好凑到三百的总量,最终算出来总价是536块,她苦着脸掏出所有身家,“我就只有这么多钱,麻烦您帮我减掉36块的货吧。”

        让她选的话,减啥都舍不得,毕竟她啥都喜欢。

        老板也是个性情中人,见她是真喜欢,也抱着想要把她发展成长期主顾的打算,忍痛说:“这三十六就先欠着吧,等你下次再来拿货的时候再给也行。”

        三十六块啊,真是每说一个字心都在滴血。

        卫孟喜大喜,“行,那您留一个住址和电话号码给我,万一下次来的时候您已经不在这个档口了,我可以送家里给您。”

        她的态度太诚恳,诚恳到老板都不好意思拒绝。

        看着手里的纸条,原来老板名叫张兆明,是地道的羊城人,“行,我记住了,下次一定还找您。”

        东西太多,她一个人根本带不回去,张兆明有辆三轮车,正好让她老婆来看着摊位,他给亲自送到卫孟喜住的招待所去。

        那是市招商局招待所,能住这种地方的,张兆明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这次是赌对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

        卫孟喜这次是真光溜溜,一分不剩了。晚饭随便吃的是来的时候买的鸡蛋糕,这种老式糕点的保质期都有一个月,买的时候是刚出炉还热乎乎的。

        吃完再喝上两杯凉开水,就算一顿。天黑以后,韦向南回来了,发现鸡蛋糕少了,才知道她是没吃晚饭,“怎么不去食堂吃?”

        卫孟喜打哈哈,肯定不能说是没钱了,“回来太晚,食堂关门,我这累得都走不动道了,等大后天到家,咱再好好吃几顿。”

        于是,韦向南这才发现,招待所房间里多出来的几个蛇皮袋,居然满满登登都是文具。

        “你给孩子买……这么多文具?”这是打算用到大学毕业吗。

        “大部分是拿回去卖的。”

        “在哪儿卖,矿区吗?”

        卫孟喜现在还没想好,矿区消费能力有限,这些东西又不是刚需,没文具盒没转笔刀的孩子多了去了,一样能上学,“先拿到金水市试试。”

        摆地摊她肯定是不会再摆了,当初买的姚家的房子单临街门面就有一百平,卤肉店只用了四十平,还有六十平是空着的,这一年多来有很多人来问过,想要租过去开店,但卫孟喜都拒绝了。

        她想把门面留着自己用,现在不正是最合适的时机吗?

        韦向南听她这么说,也一起商量起店要怎么开,取个什么店名好。

        “我想取状元书屋。”卫孟喜想到新华书店的布局,也开一家书店,不仅仅只是文具店,那样的话是真赚不了多少钱,而且门面太大了,六十个平米卖文具,她也没那么多文具卖啊。

        “我看成,金水市目前还没出现私人书店,如果你能开一家的话……”韦向南想到那火爆的场面,也有点蠢蠢欲动。

        但书要去哪里进,这是个问题,卫孟喜现在暂时不想这些,她得先想办法将几大麻袋的文具扛回去。

        第二天一早,按照车票上的发车时间,韦向东将她们送到火车站,又帮忙把大麻袋托运,卫孟喜松口气的同时,也更感激这兄妹俩了。

        虽然,俩人都不爱说啥好听话,但家教好,又热心,重情重义的,卫孟喜觉着,这样的人适合交朋友。

        还是跟来的时候一样,买的是卧铺,上车以后啥也不用管。

        韦向东粗中有细,居然还帮她们买了三斤馒头,六个大饼,一罐辣椒酱一罐蜂蜜,她俩一个喜欢吃辣一个好甜。

        “向南姐你大哥可真好,以后谁嫁给他都享福……对了,他有对象没?”

        韦向南摇摇头,“三十二了,未婚,单身。”

        人好,工作好,长相也是这个时代最受人欢迎的正派硬汉,“应该不缺女孩喜欢吧?”

        韦向南点点头,“我也发愁,他以前是忙工作,没心思找,现在又要拉扯我跟小弟,想要先把我俩的事情落定才考虑自己。”

        这就是长兄如父,责任心爆棚啊,卫孟喜也不知道说啥了,扶弟魔扶妹魔不至于,但责任心太重,耽误了自己,以后弟弟妹妹能养他一辈子吗?

        现在兄妹仨都没对象,自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以后弟弟妹妹成家,要为自己的小家庭考虑更多,他又能排在第几位?弟弟妹妹能把他当父亲,那弟弟妹妹的伴侣呢?弟弟妹妹的孩子呢?

        不过,这终究是别人的家事,她也无权置喙。

        卫孟喜闭上眼睛,准备好好睡一觉。忽然,床边传来一声,“同志你好。”

        她俩买的是面对面的中层卧铺,听见声音同时睁开眼睛,面前居然站着个个子很高的老头。

        人的直觉很奇怪,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那种熟悉的感觉又上来了,不就是来的时候打量她的那道视线吗?

        卫孟喜下意识的第一反应是捂紧随身携带这几个包,但随即想起钱都早花光光了,正好,出了隧道,车厢内光线十分好,她一下子就把老人的脸看清楚,“您不是……”

        老人舒口气,笑起来,眼角的纹路让人十分舒服,“看来我没认错人。”


  (https://www.yqxsge.cc/html/20389/20389229/31246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xs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