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笔趣阁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汴梁虽好

第四百九十七章 汴梁虽好


  李晔进入汴梁的时候,城内秩序井然。

  汴梁皇宫建的比长安气派多了,也精致多了。

  楼台如青山叠嶂,雕梁画壁鳞次栉比,巍峨堂皇,奢华不可言表。

  朱温有钱,朱友珪、朱友贞也都是擅长享受的公子哥,当然大修宫阙。

  李晔在亲卫都与杨师厚的陪同下,戎装一步步走上台阶。

  汴梁文武跪在宫殿之右,朱氏宗族跪在宫殿之左,低声啼哭。

  李晔目光一一扫过他们的脸,“李振、敬翔何在?”

  一人跪行而出,“禀陛下,敬翔、寇彦卿等不识时务,悬梁自尽,臣李振拜见陛下!”

  李晔看着面前的文士,这二十年来,汴州细作打探到不少他的消息,多次帮朱温出谋划策,给大唐带来了不小麻烦。

  没想到这人还有脸摇尾乞怜。

  “原来是右丞相,何以在此?”李晔戏谑道,李振在汴梁的官职就是宣徽使,兼枢密使。

  李振似乎笃定李晔不会拿他怎么样,振振有词道:“大唐失德,贤良皆去,大唐兴德,贤良皆归。”

  “你是贤良吗?自作聪明。”李晔眼中闪烁着寒光。

  李振全身一颤:“臣、臣德性有亏,但大唐仍有用得着臣之处。”

  李晔哈哈大笑,指着身后唐军,“朕有今日全靠将士披肝沥血!”

  周围将佐皆昂首挺胸。

  “陛下所言甚是。”李振俯下了头。

  正是这一俯首,减轻了李晔心中的杀意,也救了他一命。

  “来人,赵岩、张汉鼎等人祸国殃民,国法不容,拖下去斩了,其家眷全部发配云南充边,李振,念你曾祖之功,朕不杀你,贬为罪人,流放云南。”如今的大唐也不差一两个谋臣。

  说起来还是大唐先出了问题,报国无门,才让敬翔、李振、王檀这些关中人才往外跑。

  “陛下饶命啊,若不是臣等打压王彦章,陛下安能得汴梁?”几人哭天抢地的被亲卫都提走。

  一个国家的灭亡,当然不是因为出了几个奸佞,什么时候都有小人,但这人爬到朝堂之上,左右国家,就是君主的问题了。

  其实以梁国的形势,即便没有这些人,也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李晔杀他们,主要收取汴梁人心。

  偌大的一个汴梁,府库里面干干净净,唐军辛苦来一趟,什么都没有就说不过去了。

  本来高季兴也在斩杀的名单上,不过此人太聪明了,正是他开城迎接杨师厚入城,还帮助唐军平定乱军,有功于大唐。

  李晔也就不好再动刀子。

  哭喊声响成一片,朱氏宗族一个个吓得哆哆嗦嗦。

  “男子皆斩,女子流放西州将士为奴。”此令一下,朱温直系后代都掉了脑袋,连幼童都没幸免。

  李晔也知这样十分残忍,但这是时代的规则,历史上,昭宗的儿子全被朱温抛尸于九曲池。

  幸亏蒋玄晖前年死了,不然今日就是凌迟的下场。

  不过他死了,他的后代依然要受到惩罚。

  三族皆被流放西域,蒋玄晖的尸体跟朱温一样,被挖出挫骨扬灰。

  一颗颗人头在台阶下滚落。

  李晔心中不免一阵惆怅,不过这时代规则就是如此,历史上昭宗被朱温挟持,下场也没好到哪去。

  即便现在放过这些人,免不了又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斩草除根,大家都清净一些。

  李晔感觉自己越来越冷血,仿佛被这个时代同化了。

  但只要大唐能振兴,华夏不走入赵宋的歧途,更血腥的事情,李晔也责无旁贷。

  活下来的达官贵人们,要么被充边,要么要被追缴。

  别看府库中没有钱粮,他们的宅邸中,一个个富得流油,随便一个人都能追缴出几十万缗钱,上万石粮食,家中仆役奴婢动辄几千人,赵岩府中奴婢三千余人,护院就有七八百,还不算汴梁城外庄园,控制的人口加起来将近万人,而且全都是青壮。

  张氏兄弟也是如此。

  朱温提着脑袋砍了三十多年,全便宜了他们。

  李晔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连梁军中的一些兵头也在追缴之列,要造反的迟早会造反,也不差这些人头。

  汴梁城中再次腥风血雨,不过普通百姓并未受到多少影响。

  春耕来临的时候,混乱才趋于平静。

  李晔开仓放粮,组织百姓春耕,恢复生产。

  地里有东西,人心也就渐渐安定了,连盗贼都少了很多。

  中原地区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山东等地也平静下来。

  大唐在收复天下的过程中,也形成一套接受的秩序,辅军、宣教司、皇庄、户司、吏司各司其职,官员任免,辅军整编,田地划分,安抚地方,井井有条,政事堂的各项政策从长安快马送来,李晔加盖印玺后,便可生效。

  一般而言,只要有政事堂李巨川、赵崇凝、韦昭度、刘全礼、韩全晦四人的署名,李晔都是一扫而过。

  政令下发之后,事情并没有完,还有皇城司、宣教司在地方上跟进,评估政令推行的效果。

  有问题的地方,会以红头密函送到李晔案牍前。

  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毕竟现在的大唐朝气蓬勃,李巨川、赵崇凝、韦昭度、刘全礼、韩全晦五人互相牵制,有问题他们早就争吵起来。

  现在云南大治,李晔考虑到了调回张承业了,没有他在长安,李晔总感觉不踏实。

  政事忙完了,李晔也会跟杨师厚、薛广衡、柴再用四处巡视。

  “汴梁天下中枢,有运河之利,左控河洛,右挟山东,北制河朔,襟带江淮、荆襄,此朱温所以兴也。”杨师厚有意无意道。

  李晔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唐眼看就要统一天下,有些事情要提早准备了。

  关中动不动来个旱灾,几千年就没消停过。

  大唐在安史之乱时,差不多就该玩完了,只因江淮、江南的支援,才勉强续命,熬过了安史之乱,熬过了二帝四王之乱,然而当庞勋八百人杀回江淮徐泗时,大唐的腹心也就被捅了一刀,秦宗权崛起,彻底切断了江淮命脉。

  李晔差不多是顶着大唐的牌子,把天下重新打了一遍。

  即便李晔重视河陇、河套地区,关中越来越贫瘠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终有一天,它会承受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总不能如高宗、玄宗一样动不动到洛阳要饭吧?

  “汴梁虽好,却非立都之地,此时以后再论。”李晔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迁都的问题。


  (https://www.yqwxw.cc/html/76751/76751365/6859952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wxw.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yqw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