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笔趣阁 > 我靠粮食搞垮死对头 > 第18章 织品生意

第18章 织品生意


莫湖莱的红薯、玉米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地耕种,再加上杂交水稻,莫湖莱已经成为了江右拥有粮食最多的人。

        她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拥有的土地实在是太少了。

        经过上次的耕种,莫家村的人都已经全部和莫湖莱签订了契约,接下来的十年都会为莫湖莱耕种。因为莫湖莱的种子是最好的,莫湖莱还可以帮他们把种好的粮食卖出去,直接给他们银钱,莫湖莱就是能够让他们吃饱饭的保证。

        像莫寿昌这样的人,经过上次的事情后,也不敢再跟莫湖莱对着干了。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但是莫湖莱不满意。

        “地少,人少,啧,不好搞。”莫湖莱感叹道。

        舒羽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

        “掌柜的!咱们今年的粮足够养活整个江右了!”

        她摇摇头,不够,还是不够。

        莫湖莱又去了一趟莫家村。

        这次里正亲自到村口迎接,不止是里正,村子里有头有脸的几户人家也都出来迎接。

        不过这次却和往常不同,莫湖莱是来看收成的,可里正却另有意见。

        里正:“莫妹子呀,这城里如今不太平哟。”

        莫湖莱挑眉,有什么她不知道:“哦?”

        里正:“咱们隔壁村的人呀,说是最近文朝的织品挣钱,这几日都说不想种田,想去养蚕制丝了啊。”

        莫湖莱消息似乎滞后了一瞬,她最近忙于自己的米行、酒肆和瓷器铺,正和牛老爷斗法斗的高兴呢,还没听说过这一出。

        里正说道:“村里啊,人心浮躁。有的人听说了养蚕挣钱,都想去文朝学手艺,还有想在自己家里养的。咱们村里啊,这不也是听说了,不少人就……”

        莫湖莱:“也有人去了?”

        旁边的村民抢话:“那哪能啊。跟您签了十年的契约,家里的田都种不完,没有人能去咯。”

        另一个村民:“也不是嘞,那莫寿昌家,田地少。他就把自己的小女儿送到文朝学艺去了,据说昨日跟着隔壁村的刚走!”

        又是莫寿昌。

        这织品竟然能够这么值钱?

        养蚕虽然不难,可也不易。文朝靠南边,气候湿热,且多桑树,养蚕那是得天独厚的,到武朝来养,收成不一定比文朝好。最重要的,文朝厉害的不仅仅是蚕丝,而是它加工后的织品,织品独特这是纺织娘的本事,这种一般也是不外传的技法。

        莫湖莱并不觉得他们去了文朝,就能学会人家纺织娘的独门技法。

        里正:“莫妹子,你看,咱们要不要也养点蚕?多个门道挣钱,不就多条路嘛。”

        莫湖莱摇摇头。

        养蚕这东西她不懂,手上也没有能工巧匠。

        做事情最怕一窝蜂去盲目追热点。写文章是,追热点会成为代餐,不能成为经典。做生意亦是,就跟她穿越的前几年,猪瘟时期猪肉价格猛上涨,一斤猪肉当时卖四十多块钱一斤,于是很多人都跑去养猪,这玩意是有周期性的,所有期货属性的东西都有周期性,非常简单的供求关系。

        所有人都去做的时候,它就不值钱,大家都去养猪,市场上的猪肉多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

        而当猪瘟或者大家都不养猪的时候,市场上没有猪肉了,那自然价格又上去了。

        她更在意的是,是谁在推高文朝织品的价格,谁是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莫湖莱:“里正叔,您可知道这城里是什么人在做织品?”

        里正想了想:“这我似乎倒是没问过,只听说是城南的商人在卖。现在啊,那城里头的少爷小姐,哪家不有点文朝织品的衣服啊。听闻现在还在搞什么新的织品,相当耐磨,就连咱们下地种田也适合穿的新东西嘞……”

        莫湖莱倒是听进去了,却没太在意。

        这织品,说到底还是和她的粮食关系不大。

        用专业术语来说,这两个行业的相关系数很低。

        可莫湖莱不知道,也就是这一场织品风波,让整个江右乃至整个武朝都产生了惊天变化,也搅动了文朝武朝两个国。

        莫湖莱这次来,还带来了一样新东西,是她让牛大娘新做出来的米索。

        米索在现代叫米粉,在水稻产量丰富的地区广为人们喜爱,武朝已经有了米索,可因为前几年粮食产量不丰富,做法古朴也不易于保存,牛家村的人已经许久没吃过米索了。

        莫湖莱让牛大娘做出的米索,那是现代工艺的,能够长久保存的已经晒干的线性条状米索。

        莫湖莱让村里的厨娘将米索给煮开了,又切上木耳丝、鸡蛋丝和瘦肉丝,最后再撒上一把青葱。米索是用提前炖好的大骨汤来煮的,那汤底味道醇厚,白嫩嫩的米索,清脆可口的木耳丝,黄澄澄的鸡蛋丝还有滑嫩鲜香的肉丝。那热气腾腾的三鲜粉煮了一锅,端出来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村民们鼻翼翕动,纷纷放下手中东西,洗干净手排队等吃食。

        令有村民敲锣打鼓,跑遍整个村落,跑过所有田根。

        “铛铛铛——”

        “吃饭咯!东家请吃饭咯!”

        “莫湖莱又来了,莫湖莱又来请吃肉咯!吃米索嘞,三鲜米索带肉嘞!”

        他们纷纷放下手上的锄头,快步从田埂向里正家跑去。

        谁会跟好吃的过不去呢,整个村子散发着快活的气息。

        搞什么织品绣品,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

        与此同时,赵大娘酒肆也上了新鲜吃食——米索。

        那日赊账的老先生又呼朋引伴来了,这次大家都满面愁容,整个包间里气压低沉。

        赵丫鬟一推门就被这气氛一冻,不过她如今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来者皆客需笑迎:“老先生今日来得巧了。我们东家最近新弄来了米索,这米索可炒制,亦可煮制,还可以凉拌。今天第一日上,来客每人都可送一碗。您看看您爱吃什么样的?”

        座上也有爱说话的热络人。

        连忙接茬:“都有什么样的?咱们人多,每人来碗不一样的可好?”

        赵丫鬟笑答:“好嘞!雅字阁一碗肉沫拌粉,一碗鸡丝拌粉,一碗肉沫汤粉、一碗三鲜汤粉、一碗鸡蛋炒粉、一碗肉沫炒粉。两份拌粉、两份汤粉、两份炒粉,您刚好六人,先尝尝咯!”

        武朝不能随意吃牛肉,所以这粉里是没有牛肉的。

        赵丫鬟不过一炷香多的时间,就把粉给端上来了。

        这香气顿时溢满了整个包间,一扫阴霾之气,那先前接茬的热络人首先开口:“有什么可愁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先吃!江右这样的好地方,还不能让诸位痛快开怀了。”

        老先生也摆摆手,众人这才吃了起来。

        老先生吃得是肉沫汤粉,他年纪大了,又是老江右人,就爱吃些带汤汤水水的。这米索也是江右的传统食物,可却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多繁多种类的,赵大娘酒肆舍得放料,也舍得放肉,他不知不觉就把一整碗吃完了。

        这也太合他胃口了!

        “好吃!”

        “郡守的带来的这间店,每次都有点不一样的东西,真好啊!”

        这老先生正是江右的郡守白胜义。

        他是从帝都贬谪来江右的。

        可如今他遇见了难事。

        近日江右有不少人来拿官引,都要去文朝,虽然现在人还不算特别多,但是却在越来越多。

        事情发生的蹊跷,登记官引的官员立马上报了他。

        他一查,才知道这是江右的苏平威在做织品生意,又因为这织品实在是又好又赚钱,不少人动了去文朝做织品学手艺的心思,大家都想分一杯羹。这本没有什么,只要治下百姓能吃饱饭,去哪里就算去文朝,武朝也不会做限制。

        这是武朝的文化自信。

        武朝是当今最富庶的国家。

        可让白胜义愁的是,有一个村的村民,半个村都说要去文朝,这就引起他的警觉了。这如果村民都去学手艺,去学养蚕制丝了,那江右的田可怎么办?江右是武朝重要的产粮地,如果田地都荒废了,那遇上荒年粮食不够,或者因为这人跑了的人祸粮食不够,他可担待不起这个责任。

        有一点点愁。

        只有米索能够让他的心情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

        赵丫鬟又敲门进来了:“各位老爷,这是我们掌柜的自家做的萝卜干。老先生您面善,掌柜的嘱咐过要给您带一份的。”

        白胜义今天第一次露出笑容:“你家小掌柜的还记得我?”

        赵丫鬟笑了笑:“当然。我家掌柜的种的粮食多,我家吃食也丰富,这酒肆里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家田里种得。掌柜的说了,好东西会种不会做可不行,那做出来了就要给您这样的贵客一同鉴赏,这才不枉费她费尽心思种出的东西。”

        白胜义来了兴趣,桌上其他人也听者有心:“你家掌柜的还自己种粮?”

        赵丫鬟:“自然,我家祖上就是开米行的,有好多好多田呢。”

        白胜义和众人对视一眼:\"我来了这么多次,还没问过你家掌柜的名讳,敢问你家掌柜的是?\"

        赵丫鬟:“我家掌柜的姓莫,叫莫湖莱,江右的莫家米行就是我家掌柜的祖业。那城外的莫家村,种得都是我家的粮食。掌柜的种子多且产量多,不说别的,今年下的粮养活所有江右人一年应该是够啦!”

        白胜义眼前一亮,江右竟然还有这等能人,而且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众人都不愁了。

        “我要见见你家掌柜的。”


  (https://www.yqxsge.cc/html/28953/28953807/5079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xs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2.yqxsge.cc